行动目标希特勒,最佳精选数据资料_手机版24.02.60
- 国际
- 2025-02-13 11:17:35
- 59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假如二战时期,德国真的成功击败了苏联,并占领苏联全境之后,希特勒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我们先来看一下世界地图,当时欧洲基本上已经完全被德国占领了,如果苏联也被德国全部攻陷,那么对德国而言,还能阻碍德国征服世界的,全世界就亚洲中华民国,日本,欧洲龟缩着的英国,北美的美国,有实力和德国一战的,日本和美国。
那么德国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德国攻陷了苏联之后,首先不会立刻和日本窝里斗,但是希特勒必然会先解决亚欧大陆的隐患,所以英国和中华民国就一定是德国的下一个目标。不过我认为,希特勒一定会先对英国下手,这样美国要向出兵欧洲,在大西洋上就连一个跳板都没有了,大大增加盟军反攻难度。
当然攻陷了苏联的德军并不会就这样闲着,西伯利亚该防守的部队继续守在那,中国东北已经被日本占领,所以为了暂时不和日本发生摩擦,德军很可能会从今天的外蒙一代,南下入侵中国,抢在日本之前,刮分中国,当时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出兵,所以德国此时不可能就这样看着日本扩张,德军很可能将会从伊朗,土库曼斯坦一代向南亚出兵。
有很多人认为,德国将苏联击败之后,那么很可能,他就会和日本分别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共同夹击美国。但是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大,至少美国不会是德国攻占了苏联后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德国人才打下苏联,毫无疑问这一个巨大的胜利,但是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对于德军而言,首先要求稳,而不是乘胜追击。
那么就应该先把陆军可以直接出兵的地区攻占了,就比如中东,南亚,东亚,北非这些区域,德国和日本在大败了中国,这个时候就差不多可以往海上看了,当然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并不稳定,德国拉上意大利,日本,其实就是为了在不同区域里,有一个帮手可以牵制一下敌人,要说他们内部有多默契这就很幼稚了,所以德军开始像亚洲扩张后,就会和日本达到一定的平衡,甚至在这个期间也会爆发摩擦,但是不会有大规模冲突。
那么亚洲大陆被轴心国攻陷之后,这些地区就将成为轴心国较为稳定的后方,德军要想彻底击败苏联,也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征服亚欧大陆期间,可以让德军稍微缓一口气,这时德军才会开始投入到对美国的战争,美军要同时应对日军和德军的进攻将会力不从心,甚至最后会以失败告终,显然同盟国被打败不会是战争的结束,而是另外一场战争的开端。
所以德国和日本的冲突,将会在对美国的作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这时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的冲突,已经宣告了同盟国的失败,那么这之后就将会是德国和日本之间的争霸,德国和日本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征服世界,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冲突也将在盟军战败后正式拉开序幕。
当然,德国和日本之间,也有可能在瓜分亚洲的时候,就提前爆发一场战争,这样的话还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结果。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德国,日本,瓜分完了亚洲之后,同时对美国出兵,那么美国将同时面对着来自太平洋的日军,和来自大西洋的德军。而德国和日本的矛盾,最后在法西斯政权彻底的征服了世界之后,才会爆发。
所以德国攻占了苏联之后,将会先英国进攻,同时西伯利亚的德军从外蒙古一代南下入侵中国,南部,德军将会从中东地区进入北非,从伊朗土库曼斯坦入侵南亚,和日本争夺亚洲的地盘,在亚欧大陆彻底被轴心国占领后,德军将同日军一起进攻美国,并在战争快结束时,合适的时间对日本发动进攻。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谢邀。
希特勒是纳粹德国的元首,也是二战中最穷凶极恶的人,他在欧洲不可一世,早已定下统一世界的目标,如果顺利击败苏联,悦史君认为,他的目标很可能就是美国或日本。
这一判断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悦史君给大家分析一二。
希特勒当时跟意大利、日本结盟,意大利的战斗力有限,而且同在欧洲,只能辅助希特勒在欧洲和非洲作战,日本则在亚洲和东南亚攻城略地,给希特勒攻打苏联创造条件。
如果希特勒顺利打败苏联,日本也趁机出兵苏联,那么德日将对苏联进行分别占领,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就是美国。
苏联跟北美洲距离不远,如果德日合力,对美国将是极大威胁,二战风云恐怕还要再延续。
如果希特勒顺利打败苏联,日本没有帮忙,那么占领苏联的德国,要对付日本就方便多了,这样就产生了狗咬狗效应,二战结束还要加快。
按照历史脉络来看,悦史君认为,大概率是德日联手,对付美国,但这也只是希特勒的一团迷梦,注定无法实现。
这个几乎不用考虑,肯定是英国了,希特勒打苏联就是担心英国和苏联联合,现在苏联打败了,那就必须转过头来对付英国了。美国和德国之间隔了一个大西洋,在没有建立强大的海军之前,德国对美国是无从下手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对付英国还是老一套,依靠是利用空军和海军潜艇部队对英国本土进行全面的封锁。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德国打败苏联后,其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都得以腾出,用于地中海战场,这也是唯一可以投入陆军使用的战场。一面德军会大大加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使其具备向埃及做深远突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苏联结束战争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极有可能会经高加索向南进入地中海,从北面攻向苏伊士运河和伊拉克、埃及等敌,对英军形成两路夹击的态势,最终将英军逐出地中海。
希特勒一直认为英国之所以敢于坚决的抵抗德国就是因为有苏联的存在,只要苏联存在英国就可以联合苏联一起挑战德国的欧洲霸主地位,如果打败了苏联,那么英国也会最终屈服。希特勒无法同时应付海上和陆上的双重威胁,德国的工业实力仅够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或者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无法同时维持。所以在击败苏联后,希特勒将裁撤相当数量的陆军,转入全力发展空军和海军,最终占领英国本土,以及冰岛等大西洋上重要岛屿,只有占领这些岛屿才能使德国的西线一劳永逸的不受海权的威胁,那些岛屿是重要的两栖登陆的反攻基地。这样德国就真的不再受到任何严重的威胁了,德国的安全将得到绝对的保障。
不过在德国继续对付英国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对东亚的盟友日本实施军事援助,派出海军甚至一部分陆军协助日军夹击印度,这里是盟军最重要的反攻基地,时刻威胁着轴心国的地中海和东南亚区域,只有在占领印度,控制印度洋后,轴心国的势力范围才算是真正联系起来,尤其是建立其关键的陆地连接,不再像之前那样各自处于较为封闭的战场。他们的海军、空军甚至陆军可以实现联合行动,最终实现全球的扩张。最终的决战将是轴心国和美国的决战,而仅靠美国抵抗坐拥三大洲的轴心国势力胜算是在是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