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民间小调,最佳精选数据资料_手机版24.02.60
- 国际
- 2024-11-14 13:04:12
- 12
能唱能说能表演的农村小调?
民间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
小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汉代的相和歌就是用丝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谣(清唱一类的歌)有明显不同﹐相和歌可以说是小调的源头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
安徽省民间小调全国第一吗?
安徽民间小调是第一,除了《凤阳花鼓》,还有五河县的《摘石榴》,《凤阳花鼓》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人民群众民不聊生,不得不外出谋生,对统治者的不满,和争取生活自由的向往。
而五河民歌《摘石榴》,则反映了广大的农村青年,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向往。这两首民歌在全国都很有名。
民间小调名有哪些?
有很多。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 清代的《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桨》﹑《鲜花调》﹑《湖广调》等。
它们之中﹐有的仍保留原曲名﹐有的曲调大体相同﹐但曲名已改变﹐如《剪靛花》调﹐使用它的曲目很多﹐
如《放风筝》﹑《丢戒指》﹑《十二月观灯》﹑《四季歌》﹑《大踏青》﹑《摘棉花》﹑《小香戏》﹑《绣五更》﹑
《叹五更》等不下数十种。这类小调流传较广﹐有的遍传全国。地方性小调。指各地群众随口编唱﹐并逐渐稳定﹑流传开来的一部分小调。